終止漂綠行為:歐盟如何規範綠色聲明

為了更好地保護消費者權益、促進環保決策,並打造一個能重複使用與回收材料的循環經濟,歐洲議會正著手修訂現有的商業行為與消費者保護規範。

禁止漂綠行為
「天然」、「環保」、「對環境友善」……很多產品都有這類標籤,但這些宣稱往往缺乏實證依據。歐盟希望確保產品對環境影響、壽命、可維修性、成分、生產與使用方式等資訊,都有可驗證的來源支持。

什麼是漂綠(Greenwashing)?
漂綠是指產品對環境影響或效益的虛假宣傳,可能誤導消費者。

為杜絕此現象,歐盟將禁止以下行為:
●未提供證據的泛泛環保宣稱。
●以碳補償為理由,宣稱產品對環境中立、減少或正面影響。
●使用未經認證機構或公部門批准的永續標籤。

提高並推動產品耐用性標示
歐洲議會希望確保消費者清楚了解產品保固期限,依據歐盟法規,產品至少享有 兩年保固期。新版消費者保護規則也將為延長保固的產品設立新標示。

歐盟也將禁止以下行為:
●廣告宣傳含有刻意縮短產品壽命的設計。
●未經證實的耐用性宣稱,例如在正常使用情況下的使用時間或強度。
●宣稱產品可維修,實際卻無法維修。

根據統計,86% 的歐盟消費者希望獲得更清楚的產品耐用性資訊

背景與後續發展
2022年3月,歐盟執委會提出修訂消費者法規以支持綠色轉型。2023年9月,歐洲議會與歐盟理事會就新法達成初步協議。
歐洲議會已於2024年1月通過該協議,理事會也於次月核准。**歐盟成員國有24個月時間將新規範納入其國內法。

歐盟還做了哪些努力來促進永續消費?
歐盟還在進行其他政策修訂,以保護消費者並推動永續行為,包括:

綠色宣稱聲明作為禁止漂綠的補充措施,該法要求企業在宣稱產品具環保特性前,需提交證據並經由各國指定的審查單位預先核准。歐洲議會已於2024年3月通過立場,並將由新一屆議會在2024年6月歐洲選舉後繼續審議。
生態設計法:歐盟欲為產品開發設立最低標準,使市場上幾乎所有產品都具備永續、耐用和環保特性。
維修權:歐盟計劃保障消費者的維修權利,並鼓勵「修復」而非「丟棄重買」。

這些措施將協助歐盟實現更透明的市場機制,讓消費者能做出更具責任感的選擇,並推動整體社會邁向永續發展。